生活十講,其實是生活教育十講

內容從新價值的建立,到認識自我

再談心靈生活滋養的要件,一個圓滿的社會不能缺少神話與文學

當初我會選用這本書,當作讀書會閱讀的選書原因是….. 
書中摘選一句話 震撼到 … 
」絕對是生命中幸福的開始,「容易」絕對不是該慶幸的事

 他從新價值 新官學 新倫理 新信仰 談物化 創造力 文學力 愛與情 新食代 一一剖析

 一、新價值

 一個唯利是圖的社會,每個人都會在物化自己與他人的過程中成為受害者。 
價值觀的形成是一個過程,我們現在看到哪些令人錯愕的行為,是一個「」,而真正需要探究,則是形成這個「」的「」。

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 不善讀書的學生花時間在了解人性問題 mei我就是這樣的人)

        善於讀書的人他的專業知識分數很高,但是道德跟感情的處理是零分 


我們應該是給孩子,最好的音樂、最好的電影,讓他在裡面自然的薰陶。而這些是不能考試的。如果對於人性和真正的自我,他們沒有機會去碰觸,只要知識分數越高的人,自己要特別小心,因為你將來要面對的生活難題,都不在這些分數裡面。

 商品物化一切

當社會的整體價值觀是「唯利是圖」年輕人的價值觀也只會有一個「」。 
電視媒體關心有沒有廣告,會賣嗎?會讓下一代認為一切可以用買賣作為價值判斷 
極可能對傷害生命都無動於衷,如此一來每個人都會在物化自己與他人的過程中成為受害者 

從一年生產出5百輛車子,到一年生產出5千輛車子,然後是5萬、50萬,一直到一年生產5百萬車子的時候,這麼辦?只好靠廣告競爭,刺激原本不需要購買的消費者購買。

於是消費和生產就變成一個惡性循環,而人也常常在不自覺中消費。

   想一想
 

   爲什麼?  

是一定需要車子、衣服、房子、手機嗎? 還是物質消費已經變成一種共同價值觀?

 Mei:問自己是不是想要的太多,其實需要並不多。

 傾聽孩子的心聲

在社會上父母很忙碌,沒有時間停下來傾聽孩子的心事與揉揉孩子的肩膀。 
所以孩子能不回家就不回家,跟父母的疏離就造成這個「」已經顯現在報紙上那些怵目驚心的事件中了。慢慢可以讓物質東西少一點,讓心靈空間大一點。  
如果你的心被物質塞滿了,最後對物質也不會有感覺,就好像一個吃得很飽的人,對食物不會感興趣;而肚子餓很久的人,他在品嘗食物的時候,就會得到好大的滿足與快樂。 
Mei:當你擁有太多你就麻卑沒有感覺了,也不知道你自己要什麼? 

當一個孩子要什麼就有什麼的時候,最後他會非常不快樂,即使是殺人他都沒有感覺。他已經被物質塞滿了,他要的東西從來沒有得不到,所以他很痛苦,這種痛苦是他的父母無法了解的。

 每個角色有自己的定位

你會發現,人可以有不同的方式使自己有信心,但前提是要有一個比較成熟、比較豐富的文化支持。譬如說我雖然很矮,可是我在另一方面很高大,可能是心靈方面,或者有某一方面特殊技能。希望有這樣一種社會,這樣的文化,讓每個人有他自己不同的價值。 
一個成熟的社會,應該是每一個角色都有他自己的定位,有他不同的定位過程,每個人都能夠滿足他所扮演的角色。重視生命的價值,所以自信不是建立在跟別人的比較上。

 「夠了」 的快樂哲學

許多人喜歡比較,比身上是不是穿名牌的服裝?開的車是不是BMW,或是積架?也有人是比精神方面的,最近上了誰的課,看了那一本書。聽起來是不同的比較,比精神好像物質還高尚一點。

有比較之心就是缺乏自信。有自信的人,對於自己所擁有的東西,是一種充滿富足的感覺,他可能看到別人有而自己沒有的東西,會覺得羨幕、敬佩,進而喜歡讚歎,但回過頭來還是很安份的做自己。

就像宗教或哲學裡所謂的「圓滿自足」,無慾無貪,充份的活在快樂的滿足中。

例如:冰淇淋店的老闆,他賣沒有牛奶的冰淇淋,幾十年店門總是大排長龍。但他永遠不會想說多開幾家分店。他好像有一種「夠了」的感覺,那個「夠了」是一種很難的哲學:我就是做這件事情,很開心,每一個吃到我冰淇淋的人也都很快樂,所以,夠了。

Mei: 投身在這件事的熱情與感動讓你做下去的動力,不是金錢可以量計的。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 在我家附近一個賣蔥油餅的發財車,每到傍晚六點就差不多賣光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於是我問老闆你為什麼不多準備多一點來熱買,老闆說:我都有一定的量,不想賣多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這樣才能慢慢用心做好蔥油餅以保持好品質。我當場讚賞老闆我們要效法你的精神。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 不求多但求好實在比較重要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